当前位置: 首页 > 民间故事 > 正文

赵思芳作品 - 万象河畔的清音

来源: 北部文学汇 时间:2021-06-30

晨起去公园散步,竹林深处突然传来阵阵高亢的戏曲唱腔。驻足聆听,觉得有几分熟悉。向人打听,说是河南北方的梆子戏,可这唱词大多我听不明白。仔细想来,我的家乡临近安徽金寨、毗邻湖北麻城,和豫北语言是有差异的。少小时,家乡的田间地头,街头巷尾到处都能听到花鼓灯的哼唱。想着这些,我禁不住怀念起家乡的花鼓灯。渐渐地,少年时和母亲看花鼓戏的情景,愈来愈清晰地呈现于眼前。

 

那天放学回家,走到乡政府门口,看见许多人围着看墙壁上的一张海报。我很好奇,挤上前去一看,见那海报上写着:“明天下午大河湾,张茂秀演唱花鼓灯”。仔细看,海报很崭新,应该是刚贴上。怎么唱个戏还贴个海报,我在心里想。走了一段路,只听见两个挎着菜篮子的村妇说:“明天张茂秀来唱戏,我们不必卖菜了,去看戏吧。”走到供销社门口,一个人对着里头的人说:“上次张茂秀来唱戏,我忙着照看店铺,明天该我请假看戏了。”我也依稀记得几年前有个姓张的女人在河沙滩唱戏,但唱的什么,年龄尚小,竟无一丝感化。一路行来,街头巷尾,说的都是这个话题。我就想,这张茂秀是何许人?她唱的什么戏?为什么人们都喜欢看?

 

 

正想着这些,三叔从后面走过来。三叔是读书人,我想他是知道这些的。三叔含笑跟我说:“这张茂秀嘛,她的戏用地道的观庙乡下土调演唱,唱腔优美,听起来通俗易懂。比北方的侉梆戏、豫剧、越调好懂多了。由于演员演唱时包着头,所以我们当地人又称包头戏。……”三叔娓娓道来,我似懂非懂。

 

走到万象河畔,看见几个人在宽敞的高地上搭着台子。我心想莫不是为张茂秀的戏班子搭的戏台吧。上前打听,果真如此。我一听,心里暗暗盘算,明天恰是周末,我正好大饱眼福耳福。

 

抵达家门前的池塘边,五婶、八婶、小奶也在谈论张茂秀的戏。八婶说:“张茂秀的嗓门要多高有多高,拖音要多长就有多长。”小奶说:“她将北方的侉梆戏、豫剧进行了改良,唱出了大家都能听得懂还很有趣的戏曲,听起来过瘾”“是啊,她太爱唱戏了,割稻子时唱,打猪菜时唱,做饭时也唱,给孩子喂奶时也唱。她婆婆就有点嫌弃她了。”五婶道。 耳朵里满是“张茂秀”,看来我必好好看看这场戏。

 

次日十一点,河滩上渐渐有了零星人影。戏班子也过来了,他们躲在帘子后面化妆。

 

到了十二点,河滩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。他们中有乡政府的干部,有乡医院的医生,有中小学校的教师,也有街上开店铺的商人,还有十里八乡的农人。大家叽叽喳喳地说着家长里短,我很少在意他们说什么,和母亲找到靠近舞台的柳树下的位置坐下。这时我看见,靠近戏台正下方的一群人尤为惹眼,看眉眼不是本地人,听人说,他们是来自县剧团的,他们带着研究地方戏曲任务来的。我也看见了戏台下好多人提着小筐子或者摆着小案子,在叫卖小孩子的吃食。

 

 

暮春时节,河畔上的槐树开出了一嘟嘟,一簇簇的槐花,散发着甜馨的香气;河埂下稻田里新插的秧苗翠绿翠绿的,直逼人的眼,山那边的鸟儿不时从眼前掠过。这一切在一个十一二岁的我眼里,是那么美好。记得昨晚放学时,老师还要我们写作看书或者看戏感受的作文,上次写三打白骨精皮影戏的作文还被老师表扬呢。

 

到了十二点半,看那戏台上,从后台帘子里走出来一个男人,穿着一身粗布黑衣,黑黑的脸庞,看上去是个标准的农夫,他的裤脚上还沾有泥土。他拿着一把二胡,往台子左边的椅子上坐下,慢慢地拉起琴弦,起初那声音低沉嘶哑,透着苍凉哀怨,忽然琴锋一转,如一股强劲的风吹过河面,河水泛起了阵阵涟漪。再一听那声音变得激昂起来,如同溺水的人抓住救命稻草般。接着又听见一段悠扬的乐曲,欢快轻松,我禁不住沉浸其中。

 

一曲终了,又出来几个男人,他们有的提着鼓,有的双手拿着锣,有的拿着镲。锣鼓敲起,二胡拉起,帘子挑起,一位女演员婀娜而出,她迈着碎步款款走到大家面前。她如水般绸缎长裙,她斑斓的头饰下乌黑的长辫,她俊朗的眉眼,看起来宛如一位仙子。有人眼尖,说她就是张茂秀。啊,真是名不虚传,光这清雅的扮相就让人赏心悦目。

 

 

她开始演唱了。那唱词一字一句,一句一字,地道的本土语言,听起来尤为入耳入心。她的的声音婉转悦耳,乐曲里透着哀怨。母亲说她演唱的曲目是《薛仁贵西征》,她扮演的是王宝钏。父亲曾给我讲过这故事,难怪演员的眼神大多时候透着忧郁。当唱过一段之后,唱腔如泣如诉,声声杜鹃啼血,我禁不住流下眼泪。透着迷蒙的泪眼,我看见戏场上好多妇女抬起衣袖拭泪。我和母亲都觉得这该是张茂秀很好的一段,可旁边一个戏迷说,这不是张茂秀很拿手的曲目,她的好戏还在后面呢。说着话的功夫,这个曲目唱完了,张茂秀回到后台去了。台下响起了大海涨潮般的掌声。掌声过后,戏台下又是一阵喧闹,有呼儿唤女的,有高谈阔论的,也有媒婆给东家姑娘西家小伙牵线搭桥的。卖瓜子的,卖花生的,卖糖果的都靠了过来,会场的上方如泛起了波浪的海平面。

 

正在会场“波浪翻滚”之际,只见帘子挑起,张茂秀又出场了。咚咚锵…咚咚锵……咚咚锵……,伴随着锣鼓声,她来到了观众面前,方抬头,向观众一看,那双眼睛如寒星,如水晶,如秋水,左右一看一顾,我就觉得那眼神有着摄人魂魄的神力。会场上顿时寂然无声,连婴孩轻轻的哼唧声也能听得见。

 

张茂秀启朱唇,发皓齿。声音初不甚大,但声声婉转,句句清脆,有说不出的妙处。过了一会儿,越唱越高,她的唱腔变得浑厚高亢,有了几分男儿气概,那嘹亮的声音穿越树梢,穿越田埂畔畔,在空荡的骆驼山谷回荡。母亲说:张茂秀唱的是《穆桂英挂帅》,随着剧情,人物的情感有变化,唱腔也有个起伏变化。我想,这高昂的曲调应该展现穆桂英带领杨家军,驰骋沙场,报效祖国,展现中华儿女的英豪之气。听母亲说着话,张茂秀的唱腔,渐渐低了下来,剧情也有了发展。后来声音愈来愈低,愈来愈细。突然,鼓声、锣声、二胡声戛然而止。大家都屏气凝神,不敢稍动,都觉得更精彩的内容在后面。隔了一会儿,乐器伴奏人员和张茂秀站成一排,给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,宣布演出结束。

 

 

会场上又热闹起来,人们缓缓地站起来,搬起凳子开始离开会场,有的一步三回头。几个小伙伴跑过来喊我一起去幕后看演员。辞别母亲,和他们一起溜到戏台子后面,只见剧团的人,个个累得满头大汗。卸了妆的张茂秀正抱着孩子喂奶,和台上的光鲜判若两人。

 

转身向家里走去,遇见隔壁家的小奶,嘴里还欢快地哼着唱词,她还沉浸在戏曲里。她说今天的戏真好看,可惜还没看够。

 

随后的日子里,我常听见婶婶们劳作时轻声哼唱那曲子,母亲纳鞋底时也不停地哼着那曲子,村子里的大叔们扶着犁耙在田里耕作也轻轻哼唱那曲子。张茂秀似有无穷的魔力,我的父辈们成了她的铁杆粉丝。

 

不知哪位古人形容歌声的妙处,用“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”,今天看来,这“三日”下得太少,听了她的戏,蒙着一丝感化的我做事也不入神,耳朵里总有她的声音。

 

几十年光阴一晃而过,渐老的我常怀念故土的人和事。今天公园里这梆子戏的唱腔,唤醒了我沉睡的记忆。赶紧打电话问母亲,唱花鼓灯的张茂秀怎样了。母亲告知,两年前死了。我一时愣住了,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。

 

 

 

作者简介:赵思芳,女,河南省信阳市中学语文高级教师,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,奔流文学院作家研修班学员。作品散见于《奔流》《西部散文选刊》《河南教育》《羊城晚报》《大河报》《华文月刊》《中华美文》等报刊。

 

癫痫都能治疗吗
郑州哪家医院能治癫痫病
哈尔滨市治疗癫痫哪较好

热门栏目